我的从艺之路-袁霞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违者必究]



       人年岁大了,经常愿意回忆过去我近年来就常常断断续续、反反复地回顾我这一生走过的路-我的从艺之路。
       我的从艺之路并不平坦,说它是磕磕绊绊也好,说它是坎坎坷坷也好。但是幸运的是其中两次断裂,而两次都被八一厂给接上了——奇怪吗?不!我想这就是老百姓说的“缘分”,我注定要在八一厂扎下根。
       我从小就想当一个演员,1948年我15岁时考入了上冻胶东文协文工团,当上了一名专业演员。1950年春又随团调入军委政治部文工团任演员。在空政文工团期间,我的最大收获是:参加了“抗美援朝”,到前线空军英雄张积慧部队锻炼了五个月;1951年夏又到中国第一批女飞行员中深入生活四个月;1954年春又到北大荒体验生活一个月......五年的时间参加了几部大型话剧的排演《反击)(饰女工代表)、《王秀鸾》(饰妇女主任)、《英雄阵地》(饰永年嫂)、《春风吹到诺敏河》(饰妇女主任)、《把眼光放远点》(饰老二妻)等到部队巡回演出时我的表演水平有了提高。
       不料到1955年部队取消话剧困。除总政话剧团外,各军种、兵种的各层话剧团全部撤销。空军司令员刘亚楼认为话剧团对部队的教育作用很大,不舍得撤销,便将南京空政文工团撤销,把空政话剧团在南京保留下来。我则因华云和家居不同意两地分居,无奈年底只好转业。又因当年正巧赶上“肃反”运动,所有文艺团体一律冻结,所以只能改行,到第二机械工业部六局人事科当了一名职员。我的从艺之路”第一次断裂了......
       值得庆幸的是,三个月后的1956年4月初,产假还没满得我荣幸地考入了刚刚成立的八一电影制片厂演员剧团。我断裂的“从艺之路”被八一厂给接上了。我兴奋极了......更使我兴奋的是,因为我考试时的小品表演的不错,被导演王冰和冯一夫选中,让我担任正在组建的反映福建前线反特的故事片《激战前夜》中的女主角周洁。我不顾一切地马上随摄制组出发去福建前线跟敌人盘踞的金门只有几千米远的“小嶝岛”体验生活。每天除了随民兵的站岗放哨外,我还要抽出两个小时学游泳(剧中周洁是跳海抢救作战图,而我不会游泳),敌人每天定点准时朝我方打炮,以阻扰我们正在修建的莆田链接大嶝岛的大桥的施工。一次突然改变时间和地点,朝小嶝岛和我学游泳的地方射击,我险些被击中......从此部队领导禁止我再下海,我没学会游泳。拍摄时我只好冒险往海里跳,停机后抢救人员再下海救我......这部戏可以说是多灾多难,外景的第一批样片回厂审查时,技术上有问题,全部作废。等到补拍时已到了五七年的一月份了。尽管天冷水凉,我又赶上身体不适,但我暗下决心:再冷我也要跳,不能当熊包。于是,坚持又跳了两次完成了补拍任务......虽然我之前有过八年的舞台表演实践,而且拍摄中我又尽了最大努力,但因为是第一次面对镜头,还是消除不了紧张。公平地说-表演平平-虽然成绩一般,但对我来说却得到了一次难得的实践机会。我认真地总结了经验教训。我的缺点是:1. 镜头前紧张。缺乏影视表演的经验。一定要努力学习。2. 不会游泳,给拍摄带来很多困难。演员应多掌握一些技能......优点是:1. 虚心,任何意见我都能虚心听取。我不惧怕困难,只要拍摄需要,再深的水我也敢跳......
       我虚心地老师们学习,诚恳地聆听他们各自的经验介绍......利用晚上的时间学习表演理论;(当时除了周六周日晚外,下台许回家)听苏联专家讲授的表演理论课来充实自己。
       1958年春,描写我党白区地下斗争题材的故事片《永不消逝的电波》上马,导演王苹力排众议,拍摄用了我这个银幕新手,来饰演时间跨度大(1938-1949年),身份又几经变化的地下工作者女主角何兰芬。她认为我的气质与角色相近……这是我没料到的。当我听到这个决定后,我真的有些受宠若惊了,我想导演保证:“我定要把角色演好!”

       为了全身地投入创作,我把刚刚四个月大的女儿送回老家,立即随主创人员赴上海体验生活。在上海听了许多位老白区做地下工作的老同志的报告;为了体验何兰芬的工人生活,大酷暑天,我下到缫丝小作坊,和工人们一起劳动,双手在热水池中缫丝,每天都是大汗淋漓......尤其是参观了关押李白烈士的地下因室和压断李白烈士双腿的酷刑室......我真的被震撼了,我禁不住无声地哭泣......我想如果我演不好我的角色,我如何面对千千万万像李白一样壮烈牺牲的烈士们和幸存的革命者。我下决心向英雄们学习!我一定要加倍努力,把何兰芬演好。
      李白烈士的夫人裘慧英大姐(何兰芬的原型)对我的帮助,使我终生难忘。她每天都到组里来,声情并茂地,细致又详尽地对我讲了她是如何配合李白工作的,又是如何与李白烈士由相识到相知到爱的过程…以及李白烈士向延安发出上海“敌人的城防图”后被捕壮烈牺牲的经历……真是太感人了。每次我都是含着泪水去听她讲述,当她讲到李白被蒋介石下令秘密杀害后,她不分昼夜地四处寻找,解放后终于终于找到了李白烈土的遗体时,我二人抱头痛哭......
      通过裘慧英大姐的讲述,我真的觉得这些事就发生在我身上。我对角色的认识由理性逐渐变为感性。尤其是化好妆,穿上服装后,同志们都说“真像”!我到镜子前一照,我真的觉得我就是何兰 芬!
      这部戏使我遇到了一个好导演;一个好剧本(我是流着泪,一气成看完的);一个好搭档(孙道临老师);一个好原型;一个好摄制组,每场戏,拍摄前导演都和大家一起谈戏,这场各自的“任务”“动作”“人物关系”在王苹导演细致入微的教导下,孙道临老师用他那自然而生活化的表演引领下,加上全组各部门各尽其责的大力帮助,使我渐渐地融入了角色…我永远都忘不了王苹导演在每个镜头开机前对我的叮嘱:“袁霞,一定要进入规定情境......”我认真的按照要求去听、去看、去反映……我再也不紧张了…在大家的帮助下,我的角色何兰芬获得了好评。这部戏使我闯过了镜头前表演的一大难关--紧张。后来我的所有的影视创作基本上都遵循了王苹导演交给我的创作方法;均受到好评......每逢想到这些,我就非常怀念王苹导演,怀念孙道临老师,怀念裘慧英大姐。怀念《永不消失的电波》摄制组的全体的老师们。没有大家的帮助,就没有何兰芬的成功。
      《永不消逝的电波》对我的成长起了关键的作用。随后我又陆续参加了反映农村题材的故事片《金玲传》(饰兰英嫂)、《江山多娇》(饰月仙嫂)、《县委书记》(饰书记妻)、反映抗美援朝的《奇袭》(饰朝鮮女游击队长朴金玉)、反映部队生活的《带兵的人》(饰连长妻)、反映蒙族革命斗争的《鄂尔多斯风暴》(饰巴达玛)、反映抗日斗争的《苦菜花》(饰星梅)等,这在当时厂里每年只能生产不足十部影片的情况下(只有五八年14部)而我能有机会连续上演,真是非常幸运了。通过这些角色的塑造,使我得到很大锻炼,也使我的表演水平得到了较快的提高。

       可是好景不长,《苦菜花》拍完后,我就和一些演员参加了总政工作组,到山西农村进行社会主义教育,和房东老太太同吃同住同劳动……我就把这当作是到农村体验生活,一年后“文革”开始了,我们被调回。电影停拍了,每天搞运动......我因为不甘于消磨时间,便打报告要求下部队。正巧我爱人也要求下部队,所以七零年春我们便一起下到野战军空军高炮十ー师。我先后在政治部宣传科干了文化科副科长。七ー年秋又随部队“援老抗美”至七三年底回国。七年多的野战部队的生活,使我得到很大锻炼,尤其是两年多的“援老抗美”的战地生活,使我永生难忘。一切一切都要自己动手,我努力像战土们学习“一不怕苦,二不不死”除了坚持正常工作外,我还加了“种菜小组”“备柴小组”…战地生活培养了我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作风。
       1977年部队改建,组织上要调我到山西某部任文化科长,但由于两个小孩的入学问题无法解决,我只好选择了复员回北京,在北京住宅公司器材处当了一名仓库保管员。这一次,我的“从艺之路”底断裂了……
      使我没有料到的是,1978年7月南斯拉夫国际电影节上,因为我在《永不消失的电波中》饰演女主人公何兰芬,而获最佳女演员奖......对于这个奖,说实在的,我真的没有什么特别的喜悦,我想,反正我的艺术生命已经结束了。
      但是,又使我没想到的是,八一厂又调我回演员剧团工作......这可使我太兴奋了!我又可以演戏了……八一厂给我第二次艺术生命!
      从此,我的从艺之路的“第二春”开始了。回厂后,我马上参加了话剧《救救她》(饰方媛)的排练,接着又到部队巡回演出。八零年我参加了离开银幕十五年后的第一步影片《花枝俏》(饰母亲),一直演姑娘和小媳妇的我只能演母亲了。但不管是演什么角色我都高兴,因为我又回到了艺术阵线了,八一年参加了《螺旋》(饰石嫂)、八二年《再生之地》(饰中国母亲瑞芬)、八三年排演《霓虹灯下的哨兵》(饰阿香),到部队巡演和公演一百余场。八四年《风雨下钟山》(饰张治中夫人)、《失去的歌声》(饰秦老师),八二年《红线》(饰林三嫂),九六年《刘胡兰》(饰奶奶),九七年《红嫂》(饰玉婶),九九年《肝胆相照》(饰何香凝)等10余部影片的拍摄。
      八二年开始,我又陆续参加了《女所长》(饰女所长)、《情牵沂蒙》(饰赵玉花)、《趟过男人河的女人》(饰山杏娘)、《马本斋》(饰马母)、《编外监察官》(饰林月茹)、《大宋提刑官》(饰宋母)、《百姓》一、二部(饰母亲)、《好爹好娘》(饰苗三妹)、《封神榜》(饰老太后太姜)、《柏油马路上的战争》(饰章敏)等五十余部电视剧拍摄。以上均是在八一厂的培养和教育下结出的果实。我把它称为我的从艺之路“第二春”。
      自从我1956年进厂以来,一直是在八一厂的教育和呵护下成长。没有八一厂就没有我的从影之路,没有八一厂就没有我的一切!我永远永远感激八一厂!我衷心希望八一厂越来越好,越来越兴旺,越来越辉煌!希望八ー厂能生产出更多、更好、更优秀的影片来奉献给观众。
      我虽年事已高,但我希望在我的有生之年,还能继续用我的余热为我军、我国的影视做出微薄的贡献,谢谢。

 

Copyright © 2008-2021 1985byxh.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086-010-62223287 客服邮箱:postmaster@1985byxh.com
ICP主体备案号:京ICP备09009148号